【F1】電影 真正的暑假大片!風一樣的男子:布萊德彼特

 



 

文:半瓶醋

要講【F1】這部電影,我想很難不提【捍衛戰士:獨行俠】。

當年【捍衛戰士:獨行俠】由傑瑞布瑞克海默結合了約瑟夫柯金斯基與湯姆克魯斯,試圖要將這部1986年的經典作品拍出續集,結果在商業上相當的成功,當年我在看完電影之後也起了不少情感上共鳴,一方面【捍衛戰士:獨行俠】在前期亦步亦趨的跟著前作導演東尼史考特的腳步,但是卻在故事展開之後又呈現約瑟夫柯金斯基那一貫「潔淨」、「整齊」卻又適度以濾鏡展現出「浪漫」的的美感,另一方面,那「以技術證明自己」的主角態度又顯然就是製片傑瑞布瑞克海默作品會有的態度與價值觀,當然,【捍衛戰士:獨行俠】吸引觀眾的另一個點,是對於經典戰鬥機的崇拜。

而在【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成功之後,自然就有了【F1】的企劃,原本,傑瑞克布瑞克海默當年與東尼史考特合作的作品當中,就有一部1990年上映的【霹靂男兒】,描述美國納斯卡改裝車大賽的故事,而且也是由湯姆克魯斯演出,甚至連音樂也是漢斯季默做的,所以在當年【F1】的計畫發表時,我個人是一點也不訝異,比較出人意料的,是主角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換成了布萊德彼特。

然而,要說我對【F1】這部電影完全沒有疑慮,倒也不完全,首先當年【霹靂男兒】雖然票房不差,但是與【捍衛戰士】的那種完全引領流行熱潮的現象級電影的狀態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再者,【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成功可說還有另一個「懷舊」情感的加持,【F1】選擇賽車題材的電影,雖說也是走著過往的腳步,試圖複製成功密碼,但是少了前作的光環,述說一個原創故事,雖然說不再有前人的壓力,但這一次可就沒有巨人的肩膀了喔。

而在看完【F1】之後,我心服口服了,這部電影可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鉅片」,不但場面大、格局大,而且充滿了說服人心的理念。

首先來講講故事吧,在電影開場,主角桑尼海耶斯在自己的拖車裡頭閉目養神,直到他上場比賽,取得勝利,然後下場之後遇到別隊伍的車手因為他急於求勝,對自己安全造成威脅前來挑釁,桑尼若無其事地喝水,然而觀眾卻會看到他一隻眼睛盯著對方,卻在對方被人架開之後,鬆手把一隻板手放回工具箱裡。

然後在獲得名次之後,車隊領導非常希望桑尼能留下來,但是桑尼卻堅持離隊,他甚至連獎杯都不願碰,只肯拿了獎金之後就上車揚長而去。

第一場戲,電影已經介紹完了桑尼這個角色的各種人格特質了。他是典型的老硬漢,開車不為名,只是一個純粹想要享受駕駛的技術職人,而且不願隨波逐流,孤狼一匹。

這個角色設定可說是完全符合一般直男觀眾對人生期望的理想值,誰不想像布萊德彼特這麼瀟灑,對自己的技術感到自信,做自己熱愛的事,卻不需要顧慮組織團隊的規則呢?

接下來,老夥伴魯本前來拜訪,飾演魯本的是哈維爾巴登,那位在【沙丘2】當中信仰堅定的史蒂加,從他與桑尼的對話可以得知,魯本與桑尼過去都在F1當中比賽過,如今,魯本已經成立新的車隊,在新的賽季想要桑尼加入,而桑尼的回應是:你們的車子不行。

好傢伙,本來還以為桑尼完全不理F1的,但是一句話就告訴觀眾,桑尼不跑F1不代表他不在乎,相反的他持續的在關注老友的表現。

而在魯本的邀約下,桑尼沒有立刻答應,猶豫不決的他問了餐館的服務生意見:如果有個老友,給你很好的待遇,讓你做你最喜歡的事,那你去不去?

服務生問:為什麼不去?

就這樣桑尼加入了魯本的F1車隊。

說起來,【F1】的主要出資方apple自家的串流有一部影集【泰德拉索】講的也是類似的故事,只不過那部影集是在描繪一個美式足球教練如何慢慢地成為英超足球隊的精神支柱,而【F1】講述的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隊。

接下來,桑尼抵達車隊,可說完全是英雄式的登場,劇情安排他從車道上緩緩往維修區走去,所有工作團隊的人看著他背著簡單的行囊,慢動作的走向他們。

這一幕就像是【太空先鋒】、【世界末日】、【怪獸電力公司】裡頭介紹英雄團隊登場般,只不過這一次我們的英雄就只有布萊德彼特一人。

唉唷,我還特地回去看了一下【霹靂男兒】,結果湯姆克魯斯是騎著機車進場的。

故事繼續走下去,桑尼加入車隊之後遇到的問題接踵而至,負責後勤的團隊不服他,設計車子的女總監也不欣賞他,車隊的年輕新銳對他充滿了防備,連媒體也對他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譏諷。

面對這些困難,桑尼展現了強者的餘裕,一一地面對化解,對媒體的質疑,他不但沒有對抗,還大方的與其對賭,甚至在輸了之後二話不說認賠。

對於後勤團隊的疑慮,桑尼則是展現了「願意與之一起努力」的態度,他不像一般的車手,把後勤支援當成僕人,下了車之後總是不斷地與後勤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平常總是在車道慢跑的桑尼身邊慢慢有越來越多的後勤團隊朋友一起跑,到了最後,早上的慢跑已經是整個後勤團隊一起在跑步了。

至於對他有疑慮的女總監凱特,桑尼用的方式比較奸巧,他先問了魯本對方喜歡什麼,魯本馬上就笑他這樣追女生是追不到的,言下之意就是知道桑尼這種浪子一定沒多久就要去追他的車輛設計總監了,也果然沒錯,凱特雖然是個厲害的職人,但是在布萊德彼特的電眼之下幾乎要抵禦不住,然而這條故事線卻還是有一段精彩的對話,桑尼問凱特為什麼要在這裡工作呢?

凱特回應道:

我要向大學的教授,特別是那個混帳,證明自己設計得出最快的車子。

而桑尼給了凱特讓她心動的承諾:

我們的車子的引擎是比不過大廠的,所以必須在彎道賺時間,而這個賭注就是要放棄安全性,提升靈活性。

即使桑尼與凱特的關係主要是愛情戲,但是此時此刻,電影也還在描繪技術職人最大的渴望:

不被預算、人際、管理體系等現實限制綁住,單純專注在設計最極致的性能。

而電影最主要的故事線,則是桑尼與車隊的年輕新銳約書亞的衝突與和解。

一開始,約書亞對於桑尼的加入充滿了提防,一開始見面時,在表面上他裝出一副不在乎桑尼的餘裕,還在記者會上譏刺桑尼,而桑尼自己本來也是個孤狼個性,對約書亞的挑釁,輕描淡寫的對他說:

沒事,你只是怕我比你還快而已。

這句話似乎言者無心,但是無疑讓年輕敏感易受傷的約書亞更加生氣,而起在約書亞心中還有個很複雜的情緒,他明明是這個車隊先來的車手,在車隊裡頭他應該算是經驗更豐富的前輩,然而桑尼的態度卻一副老手看初生之犢的傲慢,這使得他對於桑尼的敵意更甚,兩人在車道上甚至展開同隊互相較勁,導致車輛毀損的事故,車隊也一度陷入危機。

這兩人的衝突與心結後來是藉由凱特化解的,果然男人間的和解還是要靠女人,一場真心話大冒險的牌局,桑尼對著每隔幾秒就看一次手機的約書亞說了真心話:

為什麼要顧慮那些人對你的看法呢?專心駕駛,你很快,也許還可以更快。

這番話忽然讓帶刺的約書亞冷靜了下來反思自己的狀態,的確,正逢人生高峰的約書亞其實充滿了各種焦慮,他害怕整個社群沒有人認識他,害怕媒體對他的觀察,害怕車隊對他的看法,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使得他必須裝腔作勢,像是炸毛的貓般,把自己武裝起來,對著所有的人耀武揚威,然而他越是虛張聲勢,就越顯示出自己沒有自信的事實。

然而倔強的約書亞沒有立刻對桑尼示弱,他把所有的注賭在下一場牌局,即使談話落了下風,賭局上一定要贏了面子,這場對賭桑尼讓了約書亞,約書亞開心的離去,然後接下來觀眾卻會發現,其實桑尼沒有輸。

這就是強者的餘裕。

而桑尼自己的角色成長曲線呢?

桑尼面對了全面的質疑的反應,並沒有浪費時間去回應,劇本也沒有把他描繪成數十年不開F1立刻就上手的神人,在一開始的試車與之後的比賽,電影都不斷在顯示他的失誤,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桑尼以德服人的征服了整個後勤,然後在比賽也開始利用規則與自己尚未熟悉賽道的名聲,開始擾亂敵對,做球給夥伴,推著約書亞讓他奪得名次與積分,在這段時間當中,他對於賽道越來越熟悉,電影也用蒙太奇讓觀眾看到桑尼的私生活基本上幾乎與紙醉金迷無緣,他的生活就只有賽車,賽車以外的他,不是在開模擬器,就是在研究規則、器材,同時還有隱藏自己身體痼疾的疼痛。

這部電影描繪的並不是對外的競爭故事,事實上,整個【F1】的劇情全都是在描述整個Apex車隊從幾乎分崩離析,到最後成為一個堅定的團隊的故事。

直到最後,車隊的危機也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唯利是圖,只想賺錢的投資人,桑尼還一度被投資人看出凝聚團隊的能力,想要另外成立車隊讓桑尼來當經營人。

但是身為觀眾,我們都知道,桑尼這種眼中只有車的浪子,怎麼可能會為不愛車的人工作呢?當然是比他一根中指。

至於桑尼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有的時候,駕駛到了某種狀態,情況一切都很好,所有的東西彷彿都不存在了,那種感覺,就像在飛一樣,這種狀態很不容易達到,但是我真想再經歷一次那種感覺。

這種「無我」的狀態,過往的賽車電影也多有著墨,【賽道狂人】、【決戰終點線】都有試圖做過

而約瑟夫柯金斯基選擇讓觀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在無聲的狀態下,看著F1在賽道當中衝向終點,體驗「飛」的感覺。

總體而言,【F1】是一部利用業界最高規格的標準所拍攝的職人偶像劇,他訴說著賽車職人魂追求的純粹與肯定埋頭苦幹的努力,而這一切是由布萊德彼特的明星魅力引領全片的氣勢。約瑟夫柯金斯基運用著從【捍衛戰士:獨行俠】時確立的影像風格,承接著東尼史考特過去與傑瑞布瑞克海默合作時的大火力、大場面,並且致力於帶給觀眾他們現實生活當中無法達成的理想,甚至是妄想。而我個人覺得,在描繪團隊融合這一點上,【F1】做的比【捍衛戰士:獨行俠】更成功,與湯姆克魯斯的個人主義鋒芒比較起來,布萊德彼特的群眾融合性更高,他的銀幕形象,是那種既有餘裕又能照顧朋友的瀟灑,如果今天想要找個朋友一起混,我個人應該會選布萊德彼特吧。

看完【F1】,我只能說這部片如果還不賣,我真不知道好萊塢電影還能怎麼救市了。這真是一部好看的劇情片,而且還是一部大銀幕才可獲得最佳觀影體驗的電影。

【F1】的基底劇情就是一部偶像職人劇,故事描繪就跟我們經常看到的木村拓哉的日劇,如【Hero】【五星主廚】等作品是同一種套路。講的就是職人精神,還有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付出全部,並且感動旁人,這種正大光明,沒有什麼奇淫巧技的故事,靠的就是電影的主角本身魅力要足夠。而【F1】的策略就是利用全面性的資源碾壓,以及明星魅力來取勝。所以,能被被這種電影電到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在生活上也渴望著發揮所長,或是學有所用的人,另一種則是會被明星的氣場征服的人。這在布瑞克海默早年的【閃舞】的故事劇情就是這種套路了,他當然是老套,但是之所以還在用老套,代表他其實一直都有用。
因為現實成功的人永遠是那麼的少,而夢想在現實很難實現,我們這些觀眾就只能在戲院當中尋求滿足。

 

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職人魂電影,布萊德彼特簡直是風一樣的男子。

 



 

立即分享

其他文章

全站搜尋